将本站设为首页
收藏笔趣读

笔趣读

首页 书架
字:
背景色: 关灯 护眼
首页 > 我来四合院带着黑诊所 > 第643章 招聘难

第643章 招聘难(1 / 1)

潘家园旧货市场坐店商铺全年365天开市,地摊每周末开市,周末开市时日客流量达六、七万人,其中外宾就近万人。“登长城、吃烤鸭、游故宫、逛潘家园”已成为外国游客到中国旅游的重要项目。

何雨柱的店铺装修了一个半月还没完工,活儿太精细了,没人敢糊弄。

他呢,没事儿的时候就出去乱转,碰到了喜欢的就淘换点东西,有人应聘装修队就会打他的手机。

不过招聘广告贴出去已经半个月了,也没人打他的电话,何雨柱深感人才难得。

其实他是只在自己家偏僻的店铺前放了招聘广告,就是想招聘些有缘的人在一起。

这一日,他路过宝石鉴定中心时被一个年轻人叫住了,“何校长,您好,我是99届考古系的学生,我叫陈坚。 ”

市场内有北京大学宝石鉴定中心可当场为珠宝玉石出具权威证书或提供咨询,陈坚是来勤工俭学的。

何雨柱打量一下眼前的年轻人,他记得,有印象,“你是99届冀省文科第三名,你的作文我看过,就高考作文而言应该的满分,但是如果我是阅卷老师会给你减三分。”

“何校长,您~您竟然知道我,我~我很荣幸!”

“不过,您为什么要扣我的作文分数呢?”

陈坚激动之时也没忘记提出心中的疑问,这让何雨柱又高看了他一分。

“这三分扣的是书法分,第一,瘦金体虽然俊美,却是北宋的亡国之君宋徽宗赵佶所创,他因治国无能导致靖康之变,最终被金国俘虏,客死他乡。虽不至于因人废字,总归是不吉利。 ?”

“第二,瘦金体的笔画细瘦,线条看起来刚劲有力,每一笔犹如刀削斧砍般清晰,但是有失厚重,难担大任。”

“第三,瘦金体虽有独特之美,但练习颇为不易,耗时糜多,高考之前练习这种书法颇为不智,高考之日用他更是浪费时间,有哗众取宠之嫌!”

“我们你们系主任说你们系的老师给你多留作业,听说你已经开始练习行楷了,我心甚慰!”

陈坚忘了自己为什么拦住何雨柱了,惊愕!脑子里都是惊愕两个字!

就算他是作文满分高考生,但他也只是一个普通学生,不是高考状元,家里也没有没够得着部级干部的亲戚,怎么就让何校长如此关注他,看了他的高考作文,还特意叮嘱老师给他“开小灶”。

等等,何校长说的是书法吗?他说的好像是做人的道理啊,对,就是。

见陈坚在思考自己的话,何雨柱没再说什么,也没打扰他,如果自己的话能对这个学生有所启迪,自己也算是做了一件好事。

又过了一会儿,陈坚才醒悟过来。

“何校长,对不起,让您费心了!”

“不要紧,您好我有事吗?”

陈坚挠挠头,更不好意思了,要不是何雨柱提问,原本要说的话给忘了。

“是这样的,何校长,我听说后边正在装修的店铺是您的,而且您正在招聘员工,我想介绍我哥过来,但是他~他的学历有些低,只是高中毕业,但是他对文玩古董非常有研究,比我这个考古系的都专业。我……”

“你看到我的招聘启事了吗?我有要求学历吗?只要他本人能看懂招聘启事那就有应聘的资格。”

陈坚确实看了何雨柱亲自写的招聘启事,但是他的侧重点在书法和内容上,你你没注意应聘条件,是他自己先入为主的认为,在北大校长的店铺里上班哪怕是服务员最低也得是名牌大学本科生,高一点的研究生和博士生也不算太高。

他自己就想着毕业之后考研,读研之后来应聘,根本没注意到招聘条件里根本没提学历的事儿。

一来是何雨柱虽然是北大校长,但是他并不认为学历等同于学问和能力。二来他认为自己招聘的是掌柜的和伙计,学历高了有些屈才。再者说,混古玩圈的哪有那么多高学历的,能看懂小篆的学问就够了。

不过他忽略了一点,这年头认识小篆的人啊还真不多。都过去半个月了,也没人来应聘。

话归正传,想起了何雨柱招聘启事的细节,陈坚有些脸红。

“对不起,何校长,我光看书法了,没有注意到细节。”

“没关系,让你哥自己去看招聘启事吧,看懂了就有面试机会。”

“谢谢您,何校长!”

……

和陈坚分开,何雨柱溜达着进了一家古董店,这家店叫博古轩,以瓷器为主,翡翠玉石也有一部分,何雨柱隔三差五就会来看看有没有新货。

今儿进来的时候,店里已经有两波客人,一个满头花白的老头儿带着一个十八九岁的姑娘正在看一对花瓶。何雨柱打眼一看就知道是雍正官窑的粉彩方瓶,哪都好就是一只瓶子口上有个小磕碰。

要不是有这点缺陷,何雨柱早就下手了,不过也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另一波客人是一个眼镜男和一个矮个子男人,叽里呱啦说的是日语,明显的是个倭国人和一个翻译张掌柜的正在招呼他们,冲何雨柱拱拱手算是抱歉了。

“何爷您来了,您先做,柳子六安瓜片给何爷泡上。”

“掌柜的您忙您的,我随意看看。”

“得嘞,您体谅我嘞!柳子,快点。”

何雨柱算是潘家园的名人了,不仅身份高,做事敞亮,买好东西也舍得给价钱。最重要的是他是内行,尤其是专攻玉器之后。

何雨柱往博古架和柜台里随便地看了起来,柜台里一块儿龙首玉钩引起了他的注意,可是走近了一看就知道那沁色是后做的,雕工也有问题,后改的。这东西功夫下的足糊弄外行和老外还差不多。

反而是那个倭国人和翻译面前放的一个玉熊挺有意思,大概有8cm长,和田白玉带橘红沁,四肢粗短显憨态,外行人看来是有些卡通,但是在内行人眼里却是雄浑大气,充分的展现出了汉代雕刻张力。??

热门推荐